Search

混血恐龍廟
  • Share this:

混血恐龍廟

文、攝影\李清志

沿著西濱公路南下,欣賞著西部海岸風情,西濱公路高架化後,開車有如在飛行一般,海天一色的景象令人迷醉;將車子轉進51號公路,那是昔日的濱海公路,猶如美國66號公路般,在快速公路開通後,就越來越蕭條,一路上除了少數幾間工廠外,田地與池塘零零落落地散佈著,整個鄉間似乎沒有什麼產業可言,沿途只有一座座巨大神佛雕像的廟宇點綴其間,媽祖、關公等神佛在此都放大了幾百倍,成為地平線上突出的地標建築,原來在窮鄉僻壤裡,開廟才是最大的產業。

公路彎道邊,出現了一座奇特的廟宇,廟宇建築不像一般寺廟,反倒比較像是一座城池,高大的城門前,還立著兩隻龍,好像門神般護衛著廟宇,同時也吸引著公路駕駛人停車察看。這種現象是典型的公路建築文化,公路旁的商家總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建造誇大驚聳的建築物,用以吸引駕駛人的注意,希望可以因此讓他們「聞香下馬」,產生集客的的效果。

不過這座廟宇也太奇怪了,其建築不似一般傳統的廟宇建築,反倒是以一種「城池」的概念規劃,正面是一座類似中國古代的城樓,進了城門還有一方廣場,平日香客人數較少時,遊客還可以直接開車進城,並且停車在廣場上。城門十分奇特地以清水磚砌築,並沒有任何水泥粉刷或貼磁磚,直接暴露出粗糙的工法;城門口站立著兩隻巨大恐龍,更有如門神般,張牙舞爪地互鬥著,讓遊客一下車內心就有一種驚懼的震撼感。

這兩隻恐龍十分詭異,它們是一種「混血的」恐龍,是「東方龍」與「西方龍」的混血品種,或是說是一種「真實」與「虛擬」龍種的混血;它們的頭部是傳統廟宇可見的中國龍,麒麟般的造型,是存在於神話中的虛擬龍種,但是頭部底下的龍身卻不是蛟龍般的蜿蜒身軀,而是侏儸紀公園中那種考古學家所推論出的真實物種。

這樣一種「混血恐龍」連接了傳統與現代、虛擬與真實,甚至創造出了另一種超現實的詭異幻覺,讓進香活動不只是膜拜與許願,也融合了主題樂園式的驚奇休閒,或許更能迎合全家老小週末出遊的歡樂行程。
這座怪異的廟宇門口的混血龍種,其實也正反映出了這座廟宇的混血性格。進入廟宇中可以發現這座廟宇並非正信的佛教寺廟,而是一座帶著投機性格的財神廟宇,吸引的正是存著發財夢的市井小民,廟宇中供奉著各式各樣的神像,香客可以各取所需,依照個人戀愛、工作、財富等需求,求告各種神明,連燒金紙的金爐也分門別類,求財求平安各有不同的金爐而金爐就卡在城門底下,以致於城牆上可以看見一根根突起的黑色煙囪,更讓這座廟宇呈現某種線上遊戲的魔幻色彩。

這種佛、道、民間宗教不分的混血廟宇,正在台灣地區流行起來,顯現台灣人對於信仰的本質並不清楚,對於信仰的對象也不講究,膜拜的動機只是求財,是一種十分低層次的需求展現,無怪類似混血財神廟宇如此熱門。

後來我發現寺廟中還有認捐磚瓦的活動,香客們可以捐錢買一塊磚或一片瓦,並且在磚瓦上簽名,將來用在廟宇建設工程中。原來這座廟宇並非喜歡使用清水磚的作法,只是還在籌募建廟費用,因此整座建築呈現未完成的粗獷主義風格,並非其本意,將來廟方若財源豐富起來,相信整座廟宇將會雕樑畫棟、金碧輝煌起來,屆時這兩隻混血恐龍可能還會金箔加身,幻化成金光閃閃的金龍與銀龍呢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都市偵探、專職建築與城市觀察, 商業週刊建築專欄作家, FM 91.3 「建築新
View all posts